热点冷议|维护当代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
2025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确认此前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现的石刻的年代为秦代,并将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
2025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确认此前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现的石刻的年代为秦代,并将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
这座位于湖南省龙山县的古城,始为战国晚期楚国军事重镇,秦代沿用为县级治所,曾是经略南方边疆的行政与邮驿枢纽。2002年,一次配合水电站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让一号井中3.6万余枚秦简破土而出。这些总字数超20万的简牍,如同“文明密码”般铺展出秦代县级行政细节,
两千年前,里耶秦简记录着洞庭郡的烟火,咸阳陶土留存着工匠的温度;两千年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即将启幕。“千年对话·秦简传声”云端探秘H5小程序即将上线,以数字化手段连接西安与湘西里耶两座城市,邀请用户化身“秦代使者”,开启沉浸式文化探秘之旅。
以“中肯评价”为核心准则,整合考古实证、文献考据与跨学科理论,系统梳理秦始皇在政治制度建构、国家疆域整合、文化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核心举措。既客观剖析其作为“大一统”体制开创者的历史突破性,也深入探讨集权统治下社会成本、文化断层等历史局限,最终在中华文明演进的长
当代语境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已然褪去了学术象牙塔内冷静审思的严谨色彩,犹如一场喧嚣不休的全民大辩论。争议焦点鲜明炽热,论断旗帜鲜明地形成对立——英雄或罪人、先驱或昏聩,仿佛那悠久时光中的复杂灵魂与抉择,可以简单归置于非此即彼的二元牢笼。然而回溯历史,人们会陡然发
地方与中央之间信息上达渠道的通畅程度及沟通成效是王朝能否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新出土简牍材料使得探讨秦王朝的下情上达机制,以及该机制的特点、成效与局限成为可能,这对考察秦官府的地方治理能力颇有助益。
在遵义的崇山峻岭间,道路是文明融合的密码。从秦代五尺道到现代数据高速,交通变革不仅是道路延伸,更是政治、经济与文化认同的重构史诗,镌刻着中原与边地的千年对话。
历史与网文碰撞,权谋与热血交织,带你领略穿越时空的极致体验。我今天为大家精挑细选了七本高口碑、高评分的历史类网络小说,它们文笔精湛、剧情跌宕,绝对符合你的口味。这些作品涵盖了从春秋战国到大明王朝的广阔历史时空,既有考据严谨的硬核历史,也有轻松幽默的穿越日常,相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首次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五个维度,系统总结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共同基础、深厚基因、动力源
但和现代社会不同,在古代的绝大多数历史时期,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不是一致的。统治者确实关心老百姓,但这和关心家里的牛马韭菜差不多,养好他们、不让他们被欺负、让他们长得更好一些,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国家机器运转更顺畅。
在 2025 年 6 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的尕日塘坡地,有了一个足以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 一块秦代刻石。这里海拔高达 4306 米 ,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人迹罕至,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为刻石的保存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秦潮觉醒》不是普通的娱乐项目,而是一场科技和文化撞出来的文明对话。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沉浸感、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的交互感、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的虚实混搭,再加上全息影像、NFT
最近一块被鉴定为真的秦代刻石在青海被确认,这条新闻一出,我真的有点哽咽。说实话,能在高原上看到刻着完整年月日的古物,那种时间被钉在石头上的感觉,像是跨越两千年的对话。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块刻石罕见地保持在原址,而且位于高海拔,这本身就改变了我们理解古代边疆与中心
在陕南旬阳市南部,巴山崇岭深处的石门镇,藏着一份承载千年历史的农耕瑰宝——石门贡米。作为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与全国“特质农品”,它不仅以醇厚米香延续着皇家贡品的荣光,更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米粒”。
最近有个考古新闻挺有意思的,就是关于秦代刻石的——之前网上传得神乎其神的昆仑刻石,现在专家们考证清楚了,正式名叫尕日塘秦刻石。
近日,笔者有幸第二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回想17年前初来之时,眼里只装得下“世界第八奇迹”的壮阔。如今再看,突然惊觉:这地下军团的每一寸肌理,都藏着与现代企业相通的管理密码,还有博物馆墙上那句“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日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济源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赫然在列。这份名录以中下游工程类水利遗产为主,共20处,涵盖古堤防、古险工等多种类型,其建设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发布会,认定本报最先披露并开展学术争鸣的“昆仑石刻”,为秦代刻石,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信息一经发出,这方秦刻石再一次成为瞩目焦点——无数人手机被新闻客户端的推送频频点亮、电视新闻滚动播出报道、相关话题登上网络热搜、媒体报
今年的6月份,一块刻着“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的神秘石刻,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尕日塘地区被发现。由于罕见的内容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块石刻迅速成为讨论的热点。
这块刻着37个字的秦代石刻,记录的不只是2200年前一次采药之旅。它可能改写整个东亚文明史,让那些否认中华文明影响的声音再也说不出话来。